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祭祖」標籤的文章

祭祖的意義-東海七福金寶塔,大度山,寶覺寺,中台,大乘

圖片
祭祖的意義 - 東海七福金寶塔 , 大度山 , 寶覺寺 , 中台 , 大乘 2009-11-08 11:22 我們的傳統喪禮直到祭祖禮儀,完全依照儒家的規制。為什麼要祭祖?現在就從儒家的典籍找出關於祭祖的意義,好讓大家瞭解。 《周禮》: “ 施行 12 種教法:第一是用祭祀的禮法,教人民念祖繼孝人民就會不隨便馬虎對待親長。 ” 《周禮》強調 12 種教法中,祭祀排第一,通過祭祖可教育人民不忘祖先,對長輩行孝道。 《禮記》: “ 人死之後,魂氣回歸到天上,形魄回歸到地下。所以,祭祀的意義在於求神於陰陽 ” ; “ 君子在父母在世時恭敬贍養,去世後虔敬祭享,考慮的是終身不辱沒父母的名聲,君子有終身之喪,說的是每年父母的忌日 ” ; “ 孝子祭祀,是竭盡誠心而表現出虔誠;竭盡誠信而相信有神明;竭盡敬意而敬事鬼神;竭盡禮儀而不出差錯。進退時恭恭敬敬,彷彿在傾聽雙親的吩咐,或有什麼要使喚 ” ; “ 因此,孝子侍奉父母有 3 個原則:父母活的時候要贍養;去世了要服喪;喪期結束要祭祀。贍養時要看是否順從,服喪時要看是否悲傷,祭祀時要看是否孝敬是否按時。 3 條全都做到,才是孝子的行為。 ” 《孝經》: “ 孔子說: ‘ 孝子奉事父母,平素居處能盡其敬重之心,日常供養能極其誠悅之態,若病殘衰老便非常憂慮而精心護理,若不幸去世則哀傷之至並周全料理喪葬,凡行祭祀都是竭盡虔誠而端莊恭敬。這 5 個方面都能做到並做好,然後才能稱得上是孝子事親。 ’” 《論語》: “ 孔子說: ‘ 父母健在,按規定的禮節服侍他們;去世了,按規定的禮節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 。 《禮記》: “ 禮共分 5 種,沒有比祭禮更重要的。祭禮,不是外來之物,而是發自人內心的產物。內心有思親的念頭產生,表現出來就是祭禮。因此,只有賢德的人才能透徹地瞭解祭禮的意義。 ” 上述幾段闡釋儒家傳統的段落,強調的是生前孝順長輩,死後得祭祀之,每逢忌日都得祭祀祖先,還得誠心誠意態度恭敬祭拜,這樣才稱得上 “ 孝道 ” !假如生前不孝,死後才來祭祀,這種人不配稱 “ 孝 ” 。設使生前孝順,死後卻不祭祀,這種人也稱不上 “ 孝 ” ! 某些人經常批評祭祖習俗的不是,這一點,《禮記》有這麼的闡釋: “ 剛死時,用肉脯肉醬祭祀死者;出葬之前,用遣奠之車為死者送行;葬後,還有各種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