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東吳大墓-寶塔/納骨塔/靈骨塔/塔位/神主牌位/個人靈位/祖先牌位」標籤的文章

東吳大墓-寶塔/納骨塔/靈骨塔/塔位/神主牌位/個人靈位/祖先牌位

圖片
東吳大墓-寶塔/納骨塔/靈骨塔/塔位/神主牌位/個人靈位/祖先牌位 10多年前,因修建京九鐵路,位於吉水縣城的東南隅,贛江與恩江的交匯處,一個叫「三碗齋」的地方,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三國東吳時期的一座大型「藻井磚室土墩墓」,距今已有1700多年,考古學家稱之為「江南第一墓」。 為什麼在吉水這個離王權貴族遙遠的地方,卻有著如此宏大規模的王族古墓?大墓的主人是否為當地人傳說中的東吳孫權夫人的姐夫——「騎都尉」譚紹? 據華夏經緯網9月2日報道,素有「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之稱的吉水縣。在宋明兩朝,這裡曾出現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盛況。「江南第一墓」坐落於吉水縣城105國道旁的縣博物館內。大墓現在已被新建的樓房圍在了中間,四周的走廊則成了人們觀賞大墓的最好場所,整個墓形呈「品」字狀,墓室用灰色網錢花紋磚於平地壘砌,大墓由墓門、甬道、前室、左右兩個耳室(廂房)、左右兩個藻井、後室,以及正方形迴廊構成。前室平面呈八邊鋸齒形,後室平面呈方形,前室與後室有甬道相連,隅捲進式穹窿頂。墓底距封土堆高15米,南北、東西線長各為30米,墓地佔地900平方米,封土呈覆漏斗狀,為黃色粘土夯實而成。整個墓的外形給人的感覺就如一座歐洲中世紀的城堡。   從朝西的墓門進入大墓,立刻有一股冰冷的涼氣迎面撲來,給人一種陰森逼人的感覺,不禁心生寒顫,穿過一條黑漆一團的長長甬道,就來到了墓的前室,再往前走約3米,就到了大墓的主室,主室的頂部呈尖尖的城堡狀,兩邊還有兩條通往左右的兩個半圓弧狀耳室(廂房),比主墓室略低些。主室後面的後室就是墓主的棺槨安放之處,左右還有兩個與後室平行的藻井,藻井的盡頭則是兩個尖尖的小城堡。整個大墓儼如一座封閉式的莊園,其規模彰顯出了主人生前顯赫的地位。   沉睡千年一朝見天日 「三碗齋」原本是吉水縣城文峰鎮南郊一處不顯眼的幽靜角落,這裡雜草叢生,人跡罕至。不知從什麼年代起,這裡就有一個高大土堆,遠看像一座小山,近看上面還有三個突出土包,形狀如同人們用於敬神的「齋飯」,因而得名。1991年,橫貫中華南北大地的「京九鐵路」要穿過「三碗齋」,一座沉睡了千年的古墓終於重見天日。   經過發掘,考古人員在墓中出土了120餘件隨葬品,有銅、鐵、陶、瓷、石質器皿,文物中有極為珍貴的「人物神獸青銅座燈」、造型優美的「青銅雌雄朱雀」、「青銅白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