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年金-合法塔位,納骨塔,靈骨塔,寶塔,神主牌位,撿骨,風水墓地

國民年金 - 合法塔位 , 納骨塔 , 靈骨塔 , 寶塔 , 神主牌位 , 撿骨 , 風水墓地 一、「年金」的基本概念 「年金」,簡單地說,是指一種定期性、持續性的給付,無論是按年、按季、按月或按週給付,都可稱為年金。 二、「國民年金」的基本概念 「國民年金」是我國於 97 年 10 月 1 日開辦的社會保險制度,主要納保對象是年滿 25 歲、未滿 65 歲,在國內設有戶籍,且沒有參加勞保、農保、公教保、軍保的國民。國民年金提供「老年年金」、「身心障礙年金」、「遺屬年金」三大年金給付保障,及「生育給付」、「喪葬給付」二種一次性給付保障。被保險人只要按時繳納保險費,在生育、遭遇重度以上身心障礙或死亡事故,以及年滿 65 歲時,就可以依規定請領相關年金給付或一次性給付,以保障本人或其遺屬的基本經濟生活。 三、開辦「國民年金」的理由及意義 我國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出生率下降,老年人的人數和比例呈現顯著成長,早已邁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稱的高齡化社會,依據推估,至民國 115 年時,老年人口將占全國人口 20% 。而隨著社會變遷與家庭結構改變,家庭扶持老人之傳統功能漸趨式微,子女供養老人比例逐年下降,因此提供國民老年生活的經濟安全保障,已成為我國社會安全體系中重要之一環。 以往我國有勞保、軍保、公教保及農保等以在職勞動者為納保對象的社會保險,但是仍有約 3 百多萬年滿 25 歲、未滿 65 歲的國民,無法參加任何社會保險,而這些人當中,有許多是經濟弱勢的家庭主婦或無工作者。國民年金即是針對此部分的不足,設計一個以全民為保障標的的保險制度,讓以往未能被納入社會保險網絡的國民,今後也能享有社會保險的好處,並獲得老年經濟生活的基本保障。 國民年金的開辦使我國的社會安全網得以全面性建構,補足了以往社會保險制度的缺口,讓台灣邁入全民保險的時代,落實政府全民照顧的理念。而採行「年金」方式辦理,不僅可以避免一次給付後,因資金運用不當所發生的損失,此外,年金制度有配合物價指數調整投保金額(投保金額為計算年金給付的基礎)及定期調整年金給付基本保障金額的設計,可以避免因通貨膨脹造成給付縮水,以確實保障年金給付對象的生活需要。 四、「國民年金法」的立法歷程 我國國民年金制度歷經 10 餘年、 5 個階段的積極規劃,除參酌我國國情及先進國家年金制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