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塔位,墓地,納骨塔,神主牌位,寶塔,撿骨,風水

入殮 - 塔位 , 墓地 , 納骨塔 , 神主牌位 , 寶塔 , 撿骨 , 風水 依日師擇之吉日良辰,將屍安放於棺內,俗稱「入木」。須經下列儀式: 1. 買 水:入木前,屍須先洗淨。洗屍之水,須用活水。故孝男穿孝服,捧新缽至河邊,焚冥紙,盛河水回家,稱「買水」。以白布沾缽水,拭掙死者。 2. 穿壽衣:拭淨後,為死者理髮、梳粧,換壽衣,俗稱「張穿」。依年齡之高低,壽衣穿有三重、五重、七重等之分。必需奇數,蓋喪事只可單,不可雙也。 3. 接 棺:棺木將至,孝眷即匍匐出門,哀哭跪接,曰「接棺」,先燒紙,嗣奉入廳中。 4. 辭 生:入殮之前,以飯、鴨蛋、豆腐、青菜等六碗或十二碗,供拜死者,稱「辭生」,以為告別死者。而道僧即以供食狀,吉語相告。 5. 入 殮:棺木內先舖茶葉、草紙、木炭及殉葬物等,待吉辰至,孝男抬死者首足,土公仔(棺木杠夫)即助其安放棺內,頭以草紙固定,俗稱「入木」。此時切忌抬屍人影投於屍上,或眼淚滴下棺內。孝眷即環跪棺旁哀哭。 6. 回西方:搭棚設壇,懸掛佛像、地獄圖等,於入殮之後,即請道僧誦經做法事,藉佛力超度亡魂,免墮地獄而往西方佛國,曰「回西方」。 ◎說明 將遺體搬入棺木內稱為入殮,也是治喪過程中第一次有「犯沖」的時刻。 ◎作業程序; 1. 家屬通知入殮時間將到時,將亡者頭部以毛巾遮掩,避免穢物溢出 2. 請家屬迴避,並勿再進入屋內。 3. 將蓮花被或經被捲成條狀,由遺體頭部平均穿過腋下,到手腕處時往上綁起,方便提起遺體。 4. 一人在頭部扶頭、一人抬腳、一人提起蓮花唄。 5. 入殮時間一到,由一人喊口令「一、二、三」後,將亡者提起放入棺木內。 6. 將遺體頭部移到枕頭處。 7. 開始以金、銀紙塞於遺體四周,固定遺體。 8. 將蓮花金紙放於左腳腳底,蓮花銀紙放置於右腳腳底,並用金銀紙將其固定住。 9. 將庫錢三百萬放於手臂下方,並將荷包袋放於右手處。 10. 固定完成後,請一工作人員站於棺尾處,檢查亡者臉是否平整,以及兩眼正中間,是否對準棺木正中央。 11. 以毛巾將亡者遺體上之金紙削清乾淨。 12. 將家屬準備之亡者衣物折整理,先放褲、群類於亡者腳底處,上再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