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旬-合法靈骨塔,寶塔,神主牌位,祖先牌位,公墓,撿骨 ,風水
做旬 - 合法靈骨塔 , 寶塔 , 神主牌位 , 祖先牌位 , 公墓 , 撿骨 , 風水 說到中國人喪禮葬禮裡的「做七」與「做旬」,首先,我們必需瞭解什麼是做七?什麼又是做旬呢?又為什麼要做?有了正確的觀念後,再來決定做或是不做,而不是盲目的做,那是毫無意義的事情。 何謂「做七」?顧名思義,就是每七天做一次,所以習慣上叫做七,依傳統風俗上留傳下來的做七,總共有七個,又依單、雙數分為大、小七,一、三、五、七單數為大七,而二、四、六雙數則為小七。 那麼,什麼又叫「做旬」呢?如果大家記得中學時,學校老師曾經教過,日期的計算中,一個月約為三十天,並分為上、中、下旬,每一旬為十天,所以旬為每十天做一次,簡單明瞭吧? 而台灣喪葬裡的做七與做旬,因為受了道教清修宗旨及佛教因果報應的影響,還有傳統儒家思想天地君親師、倫理、孝道的薰陶,發展出一套特有的進行方式,接下來我們將好好的來探討一番。 前面談到做七為每七天做一次,因為相傳亡者去世後,在陰司鬼差或者土地公的帶領下(傳說,台灣各地方的說法不一樣),每七天可以回來陽間一趟,瞭解自身於生前在陽世間的因果,好像檢察官帶嫌犯到犯案現場瞭解事件的始末,順便讓亡者可以回陽世探望親人,瞭解自身已經死亡的事實,從此陰陽兩隔,不可相互糾纏,道教經典裡說到人死後需經過陰司裡,十殿冥王的審查,四位判官的判決,而後發落六道輪迴或成仙佛。 佛教裡也談到我們所存在的世界裡,共有十個法界,人生在世則會因為前世、今生的作為種下因業,於現世、來生往生其法界穫得果報,佛教傳入中國後,很多的觀念與中國的道教經過了衝突及融合,使得很多宗教上的觀點,科儀的舉行方式有很多入境隨俗的做法,尤其台灣不像中國大陸,因為歷經文化大革命的洗禮,把很多傳統風俗給取消了,反而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喪葬禮儀風俗,佛、道教不分的宗教信仰方式,常在道教的廟宇會看到佛教的觀世音菩薩,而佛教的寺院也會見到一些如土地公等等的神明。那是因為在日據時代時,台灣以道教的信奉者居多,當時的台灣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日本人信奉的宗教為佛教,自然不允許台灣人信奉道教了,因此這些道士與土公仔為了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生存,在不改變道教科儀的習慣下,改以誦讀佛教的經典來讓台灣人民接受,並可以避免日本政府的壓迫,形成了「司公」這樣佛、道教不分的獨特宗教科儀人員。 做七為前七位冥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