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基督-寶塔/納骨塔/靈骨塔/塔位/神主牌位/個人/祖先牌位/花園公墓」標籤的文章

基督-寶塔/納骨塔/靈骨塔/塔位/神主牌位/個人/祖先牌位/花園公墓

圖片
基督-寶塔/納骨塔/靈骨塔/塔位/神主牌位/個人/祖先牌位/花園公墓 基督,基利斯督之簡稱,來自於希臘語Χριστός或Christos,是亞伯拉罕諸教中的術語,原意是「受膏者」(古代的以色列王即位時必須將油倒在國王的頭上,象徵這是神用來拯救以色列人的王,後來轉變成救世主的意思),也等同於希伯來語中的名詞彌賽亞,意思為「被塗了油的」。在基督教中基督是拿撒勒人耶穌的專有名字。 基督一詞常被誤認為是耶穌的姓,因為聖經中曾多次提到「耶穌基督」。「耶穌基督」為祂未釘死、復活前的名稱,「基督耶穌」為基督為世人釘死、下到陰間,並勝過死亡,得勝之後的名稱。相信基督耶穌的人被稱作基督徒,因為他們相信並清楚知道耶穌是他們的救世主,或在舊約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大部分猶太教徒反對這一觀點並仍然等待著彌賽亞的到來。而所有基督徒現在正在等待基督的再臨,從而驗證彌賽亞預言餘下的內容。 基督教神學集中研究耶穌的身位、生活、教授、和工作。又被稱為基督學。 猶太教中的基督 根據希伯來人的信仰傳統,被(其他人用油)膏立是一種特別宗教儀式,意思指被選立的人,例如:祭司、君王及先知是神所選定的。在某些場合下一些器具也被油膏抹,用以預備宗教儀式。受膏的重要性,是因為設立聖職(代表會眾到神面前贖罪)的需要,而得以強調。例如:「受膏的祭司要取些公牛的血帶到會幕」(利未記 )。猶太人企盼一位集祭司、君王和先知為一身的救世主,也就是他們稱為「彌賽亞」的那一位(這個說法出自基督教,在希伯來聖經和猶太教之中,一人集祭司、君王於一身(政教合一),是對律法明文禁令的違背。在希伯來聖經之中,被稱為「彌賽亞」的多人不是神,無神性含義。猶太教與基督教在彌賽亞等一系列問題上都有分歧。) 基督教中的基督 在《新約聖經》中,基督是指等候已久而來臨的救世主:他並未實際受油膏立,而是奇蹟般地因著聖靈通過童女馬利亞受孕而出生。耶穌受浸時,直接受天父膏立(《路加福音》第3章第22節,雖然《新約》中此處經文根本沒有提到過「膏立」,但有人願意解釋為「膏立」)。聖靈如鴿子般降下,且有聲音被施洗約翰聽見,證明耶穌就是基督。耶穌多次給他的門徒證明他就是基督,並且在他受審時三次聲稱他就是基督。而在《新約》中他的死里復活,也被認為證明了祂是那在《舊約》中所指的受膏者:基督。 基督一詞用來指代耶穌的神性,他是神的獨生子,是在耶穌復活、升天後的稱呼,在《使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