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改革-七福,寶山,大度山,五湖園,金陵山,復活堂,大乘

殯葬改革 - 七福 , 寶山 , 大度山 , 五湖園 , 金陵山 , 復活堂 , 大乘 ■殯葬從業人員的生死關懷形象亟待改進 殯葬業的舊文化中被垢病的殯葬行為如搭棚停棺、電子花車、喪禮車隊、聘用牽亡魂、孝女白瓊甚至電子花車等對交通造成衝擊、製造噪音、深夜喧嘩或其他妨礙公眾安寧、善良風俗情事。甚至有殯葬業者在重大災害中搶屍體,趁機敲竹槓發死人財,向家屬超收喪葬費用等、使得罹難者家屬對殯葬從業者相當不滿,一般人的評價也相當不好。 ■殯葬的服務不應只是進行宗教的功能 一般中國人對喪葬的意義與重負是:藉由喪葬表達祖宗保佑、進行財富繼承、表達孝道奉行以及與死者血緣親疏關係;經由隆重厚葬來突顯死後世界、從守孝 儀式中表達孝道或敬意、清明時節到親人墳墓表達終生追思。但是社會進步了,都市人口集中後對喪葬的看法有了許多改變。何謂喪葬?美國喪葬業者協會主席 Paul Irion ( 1956 )曾對喪葬作如下的解釋:它是一連串對個人有重大意義和價值的儀式經驗來滿足喪家在宗教、社會及心理層面上的需要。這些需要包括死者 死亡的真實性,要能表達出哀傷,得到社會支持,及對死亡有意義的表現內涵。儘管喪葬會因不同民族,文化時代的變遷而有不同,喪葬對死者家屬而言應該至少要具備三種功能: ( 1 )心理層面的功能,在喪葬的進行當中能夠讓死者家屬因對死者的愛與依附的親蜜關係表達出他們的哀傷,藉著哀傷情緒正式化的不同表達方 式,例如可否哭泣,可否落淚,能夠對死者給予真實性的死亡或生命終止進一步確認的機會,例如瞻仰遺容。對悲慟者而言,要儘早讓他們走出悲傷失落的陰霾,協助他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一般對死者遺體有著莫名恐懼心理,因此不要強迫。其次為死者哀傷的對象不是只有死者的親人,死者的舊識、隔居都有可能。換言之, 喪葬儀式之心理層面的功能在於哀傷情緒正式化的表達;使家屬進一步確認死亡的事實;家屬可以表達他們哀傷的情緒;使家屬明白不必再為死者付出更多的情感,而必須與生者建立新的關係。 ( 2 )社會層面的功能,喪葬是一種社會聚集,它像一部列車,把和使死者一生當中有接觸過的人帶來一起進行追思活動,它雖是偶發 事件,卻可能來了很多彼此互不認識的人。因為它是社會活動的一種因此在不同地區、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