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紀念館-合法塔位,寶塔,神主牌位,個人靈位,祖先牌位,花園公墓

抗日紀念館 - 合法塔位 , 寶塔 , 神主牌位 , 個人靈位 , 祖先牌位 , 花園公墓 作者: 李力群 | 中時電子報 – 2013 年 7 月 5 日 上午 5:30 中國時報【李力群】 衷心期待主政者能以中山堂為台灣抗日紀念館,見證乙未割台後台灣先人可歌可泣的對抗日本殖民者的歷史。 一八九五年,抗日的台灣民主國失敗後,義勇軍蜂起,北有簡大獅,中部柯鐵虎,南部林少貓,號稱「三猛」。簡大獅事敗逃往漳州,在日人壓力下押解回台,絞死在台北監獄,在廈門廳他留下了一段供詞 ─ 「我簡大獅,係台灣清國之民。皇上不得已以台地割畀日人,日人無禮,屢次至某家尋釁,且被姦淫妻女;我妻死之、我妹死之、我嫂與母死之,一家十餘口僅存子侄數人,又被殺死。因念此仇不共戴天,曾聚眾萬餘以與日人為難。然仇者皆係日人,並未毒及清人;故日人雖目我為土匪,而清人則應目我為義民。況自台灣歸日,大小官員內渡一空,無人敢出首創義;惟我一介小民,猶能聚眾萬餘,血戰百次,自謂無負於清。去年大勢既敗,逃竄至漳,猶是歸化清朝,願為子民。漳州道、府既為清朝官員,理應保護清朝百姓。然今事已至此,空言無補!惟望開恩,將予杖斃,生為大清之民,死作大清之鬼,猶感大德!千萬勿交日人,死亦不能瞑目。」 武裝抗日結束,繼之以以文化和社會運動對抗日本殖民統治,台灣光復前更轉而從事地下抗爭,是為「潛行運動」。日本殖民台灣五十年,台灣人抗爭五十年。終在祖國偉大的抗日戰爭勝利後,日本殖民者於中山堂向我投降,這段歷史,我們不能忘,我們的子孫更不能忘,我們要紀念先賢,啟迪後人。 中山堂是國家古蹟,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據台日本殖民者的投降典禮在中山堂舉行,被日本人統治五十一年的台灣,在這裡正式重返祖國懷抱。歷年來,關於七七抗戰的大型紀念活動也都在中山堂舉行。我們認為在台灣成立「台灣抗日紀念館」,中山堂有其深刻的歷史意義。 二 ○ 一 ○ 年,本人出席中山堂堡壘廳「七七抗日紀念」,致詞時,即在郝市長及馬總統面前強調:「台灣需要一個抗日紀念館」。年來,本人島內外奔走,出席國史館「戰爭與和平」紀念會、「一江山戰役座談會」;接受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及央視、福建台電視訪問;偕同「台灣抗日親屬協進會」、「台灣義勇隊」、「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