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殯葬-中部寶塔/納骨塔/靈骨塔/塔位/神主牌位/個人/祖先牌位
綠色殯葬-中部寶塔/納骨塔/靈骨塔/塔位/神主牌位/個人/祖先牌位 台灣光華雜誌 │ 2010-04-01 文‧陳歆怡 圖‧莊坤儒 台灣地狹人稠,傳統土葬方式不僅造成土地資源不足,更有破壞景觀、能源耗損及環境衛生等問題。因此,自1970年代開始,政府即大力推廣「火化入塔」,直至90年代,火化觀念已普遍為國人所接受。 然而,在環境永續的願景下,在山林寺廟中廣建巍峨靈骨塔的殯葬方式終究是治標不治本;因此,新一波殯葬改革已從火化入塔的方式擴及至樹葬、海葬等「環保自然葬法」。 2000年起,前內政部民政司長劉文仕積極結合產官學界,歷經兩年時間修法,在2002年6月通過實施「殯葬管理條例」,將「環保自然葬法」首度納入條文,並補助地方政府實際推行。 台北市開樹葬、灑葬先例 在各縣市政府中,人口最密、寸土寸金的首善之區台北市首先將「環保自然葬」列為重要的政策目標。2003年11月,位於文山區富德公墓內的「富德生命紀念公園」正式啟用,基地約200坪。 進行樹葬儀式前,家屬可選擇喜愛的植栽區作為下葬點,在管理人員引導下,家屬親自執鏟,掘出約直徑10~15公分、深20公分的洞穴,再放入以可分解棉紙袋盛裝的骨灰、獻上鮮花後,重新覆上土石即完成。至於灑葬則沒有穴位,而是自由遍灑在指定的花圃區。 開辦第一年,由於民眾對環保自然葬法尚感陌生,台北市殯葬管理處確曾接過不少民眾的「抗議」電話。例如有人打電話質疑,既然稱做「公園」,就該是讓小孩子盡情跑跳的地方,怎麼可以灑入骨灰、「觸人霉頭」? 面對此類誤解,台北市殯葬管理處無不一一耐心加以解釋:樹葬、灑葬不但符合中國人「入土為安」的傳統,更能讓生命與自然合一;闢為公園則是為了跳脫傳統墓地予人的陰沈哀傷氣息,讓家屬來此能體驗到寧靜溫馨、生生不息的希望感。 事實上,認同並選擇自然葬法的民眾逐年成長,至今年2月底止,在前述園區及2007年新闢的富德「詠愛園」下葬的往生者,累計已有1,799位,足見環保自然葬法切合時代趨勢。 我們提供中部寶塔/納骨塔/靈骨塔/塔位/神主牌位/個人靈位/祖先牌位、花園公墓、祖墳撿骨(撿金)、風水墓地鑑定、塔位買賣託售等諮詢服務,本公司秉持專業與誠信,全心協助家屬圓滿先人長眠居所之事宜. 塔位:東海七福金寶塔,寶山寶塔,大度山寶塔,五湖園追思寶塔,寶覺寺,中台福座,東海藝術花園塔位,復活堂,大乘金寶塔,七星山地藏殿寶塔,金